精选论文更多
薪火相传30年——纪念《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创刊30周年
<正>30多年前,一个美国听力学家代表团访问了中国,Richard S. Tyler于1990年撰写了《Audiology in China》一文,结论是:中国还没有完整意义的听力学,理由是:①没有专门从事听力学的工作者,培训听力学工作人员都是师傅带徒弟(on job training)的模式;②大学没有听力学课程;③只有耳鼻喉科杂志,没有一本听力学专业学术期刊,在听力康复或助听器方面的研究很少,少量的听力学研究结果主要向国外杂志投稿。与彼时欧美国家相关专业半个世纪的历史相比,国内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学科发展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期,跟上国外听力学的步伐,是我国耳鼻喉科学界的心声。
医学量表研制步骤及统计方法
<正>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中,量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atient-reportedoutcome,PRO)在临床药物疗效试验评价中的价值获得公认后,量表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1])。从文献检索可见,每年量表的研制和应用的文章超过上万篇。但在量表的研制应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研制步骤不规范,量表的测量理论不清晰,量表的信度效度欠佳,导致研制的量表仅应用于单一研究,无法得到推广应用。本文介绍量表研制的基本步骤,介绍量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统计方法及分析目的,希望对规范量表研制和推广量表应用有所帮助~([2])。
自主验配与常规验配助听器的短期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成年听力减退患者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短期效果差别,探讨非处方自主验配助听器在我国中老年弱听人群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招募20例中度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55~75岁中老年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参与两款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前瞻性二阶段随机对照研究;一款为由听力师优化调配的常规助听器,另一款为由使用者操控的自主验配助听器。在实验不同阶段交替佩戴常规助听器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各4周。入组时及第一、二阶段结束时均采用纯音听阈、安静条件下的语句识别率等指标及助听器收益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 APHAB)、筛查版老年听力障碍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 version, HHIE-S)等主观指标,比较在未助听、常规验配、自主验配助听三种状态下的结果,评价两类助听器的配戴效果。结果 最终1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常规验配与自主验配两类助听器后,受试者的纯音听阈(37.9±12.8、42.6±6.3 dB HL)相较未助听时(49.4±6.8 dB HL)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类助听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佩戴两类助听器后的语句识别率(65.0%±19.1%、76.1%±13.7%)较未助听(50.4%±13.4%)均显著提升(P<0.01),且两类助听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APHAH量表中交流便利(EC)、混响环境(RV)、嘈杂背景(BN)、烦扰声厌恶(AV)四个亚项及总体收益(GBL),常规验配和自主验配后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未助听时(P<0.05);HHIE-S量表也到了相同的结果,受试者在配戴两类助听器后听力障碍指数(9.6±8.3、11.4±8.6)明显低于未助听时(17.7±7.7)(P<0.01)。结论 常规助听器与自主验配助听器均可对中老年人提供有效听力补偿和言语识别助益,两类助听器之间无显著差别。但该结论尚需更广地域、更大样本数据的论证。
2024年 第v.32卷 第06期 (总第No.168期)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