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特征比较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ral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张颖文;肖永涛;郑惠萍;

1: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听力与言语科学系

摘要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分析比较两组各测试音的F1、F2频率值及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类型。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F2分别为1 184.16±323.10Hz、1 895.37±258.77Hz,正常儿童F1、F2分别为1 296.01±102.68Hz、1 896.20±161.54Hz,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发/i/音的F1、F2分别为423.38±150.98Hz、2 639.54±634.08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27.64±84.18 Hz、3 454.80±162.64Hz,脑瘫儿童的F1高于正常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瘫儿童发/u/音的F1、F2分别为427.62±136.00 Hz、872.35±226.34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70.55±117.47 Hz、1 085.77±255.27Hz,两组间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P<0.05)。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达60%(15/25),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8/15),其次为混合型聚焦(20.0%,3/15),喉位聚焦和前位聚焦各2例(各占13.33%,2/1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容易出现口腔聚焦,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或混合型共鸣障碍;发/i/、/u/音的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听力学)建设项目;;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2015ZY28)资助
作者
张颖文;肖永涛;郑惠萍;
参考文献

1李平,李泽楷,邓爱玲.脑瘫患儿家庭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9.

2 万勤,高晓慧,张青.学龄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鼻腔共鸣声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43.

3 候梅,于荣,赵荣安,等.脑瘫儿童的语言特征初探[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232.

4 金星,万萍,吴绪波,等.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口咽腔共鸣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13.

5 李永库,李强,李君,等.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1.

6 黄昭鸣,万勤,张蕾.言语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36.

7 杜晓新,王蕾,卢红云,等.共鸣障碍评估的原理与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3):66.

8 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5~85.

9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8~48.

10 阮景颜,代早荣,梁琪,等.学龄期脑瘫儿童构音障碍与瘫痪类型、运动功能、智力和语言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354.

本文信息

PDF(90K)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张颖文肖永涛郑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