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耳石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原红艳;张淑香;

1: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摘要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16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6例,分别为药物治疗组、手法复位组和耳石复位仪复位组,其中药物治疗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甲钴胺500ug、维生素B110mg口服,3次/d,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5ml(87.5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d;手法复位组使用Epley复位法治疗;耳石复位仪复位组采用全自动SRM-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治疗。三组均于治疗后7、28d时复查,比较其疗效。随访半年,比较手法复位和耳石复位仪复位的复发率。结果治疗7天后药物治疗组、手法复位组及仪器复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5.72%(20/56)、89.29%(50/56)、92.85%(52/56),治疗28天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42%(26/56)、94.64%(53/56)、96.43%(54/56),药物治疗组疗效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手法复位组与复位仪复位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手法复位组和仪器复位组复发率分别为15.79%及1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及耳石复位仪治疗PC-BPPV患者的疗效相当,总有效率高,均可作为治疗PC-BPPV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BPPV;药物治疗;手法复位;耳石复位仪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
原红艳;张淑香;
参考文献

1 吴子明.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BPPV诊疗指南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502.

2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46~1047.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

4 米拉吉·卡地尔,阿孜古丽·图尔逊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291.

5 Guo XD.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1,2:109.

6 Bhattacharyya N,Baugh RF,Orvidas I,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39(Suppl 4):47.

7 李艳敏,巫九官,林霞.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470.

8 孙勍,马立涛,李娜,等.前庭功能诊治系统SRM-IV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83.

9 Li JC,Epley J.The 360-degree maneuver for treatment of benign positional vertigo[J].Otol Neurotol,2006,27:71.

10 单希征,马丽涛,彭新,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3,8:340.

11 宋岩,白伟良,马秀岚.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1 217.

本文信息

PDF(83K)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原红艳张淑香